第一章 3个目击人(15)

  “邓少兵到底和这宗案件有没有关?”

  杜学弧点点头:“有关。”

  “你说的还是坐标的事吗?我们在公园树林附近的清洁工临时屋里,找到段美芸的生活痕迹,证明她确实在大半年前曾用假身份应聘清洁工,从1月到6月一直住在公园里——直至6月初成为徐家的住家保姆。”罗加停了停,“邓少兵说段美芸曾告诉他,自己的家就在公园里,倒也不假。你说这是个重要线索,也没错。”

  杜学弧模棱两可地点点头。罗加侧眼看他,见他不作声,又道:“我想到个事。我想邓少兵忍不住搬家的原因,你调查他是一个方面,我们发布的那则新闻也是重要原因。”

  “哦?”

  “距离7月18日已经过去两周,我相信你早就开始调查他了,而他是上周六看到那个新闻以后,才开始考虑搬家的。”

  “因为我们说很快会抓住嫌疑人?”

  “不仅仅这一点,他可能对内容也有误解。他误解了‘嫌疑人曾经逗留过的地方’是哪里。”

  “以为指的是那个社区公园吗?”

  “嗯。警队的通稿里没有披露东城货场这个地点,我在网上也没有看到这样的说法。”

  杜学弧笑:“原来你一直盯着,你担心那个叫牛祥春的摩的司机又在网上发言吗?”

  罗加没理他,接着说:“邓少兵误以为我们已经知道段美芸就住在公园里,所以他才开口说我们查到了那个公园,后来又主动提供线索,说段美芸告诉过他这件事。说到底,是因为他知道嫌疑人就住在公园里,又得知警察已经掌握了嫌疑人的住址,抓到嫌犯指日可待这件事,一旦审问,嫌疑人很可能会说出在树林里见过他穿女装跳舞的事,所以他之前才担惊受怕,想跑。后来见我们找上门来,躲不过了,才主动交代。”

  刑警停了停,又道:“还有一件事。在他家里,邓少兵说到为什么担心嫌疑人把他的秘密说出来时,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段美芸就住在那个公园,看到过他穿女装跳舞,但他却绕到那晚撞人那一茬事上,这很不合理。现在回头想想,或许他其实更紧张7月18日晚上的事,他真正害怕的,不是秘密被公之于众,而是警方怀疑他故意放走段美芸。如果是这样,他一定当时就知道段美芸就是偷孩子的保姆,他们之间一定还有别的事儿。他心虚了,才刻意掩饰。”

  罗加望向杜学弧:“我想这些事你早就知道。”

  杜学弧笑道:“罗警官,和你合作真好。”

  罗加心想,夜枭罗加也不是吃素的,但随即又感到沮丧,他知道自己能一念及此,全是因为那个叫杜学弧的家伙的引导。

  “但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连地点和时间都知道。”刑警说。

  “哪个地点和时间?”

  “你通过推测邓少兵带着儿子外出的活动范围一定离他自己的住处比较近,从而找到了邓少兵看见段美芸时的地址——公园,这不算太难,但是你竟然连那片树林都锁定了,而且,你连他们碰见的时间都知道,2月份,半年前。”

  那个片警笑:“我哪里知道了,我只是猜说不定是半年前的事。”

  “你为什么会知道半年前这个时间点?那时候有什么事?”

  杜学弧静了一下,说:“看来有件事你们确实没发现,或者忽视了。其实笔录里有。”

  “什么事?”

  “老徐家最近做过一次装修。”

  “装修?”

  罗加努力回想各种证词笔录,可能在和死者家人谈话,或者周边问询时有这么一说,但印象模糊。他旋即放弃,承认自己从来没关注过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件事。

  “装修是怎么回事,是半年前的事?”他问。

  杜学弧点头:“笔录上说房子是最近刚装修好的,但我查了一下,老徐家是在半年前开始装修,只是最近才重新住回去。”

  罗加蓦然张了张嘴:“住回去?”

  “是的。大装修,开工时没法住人,所以他们一家临时搬出去,在外面租房子。而且考虑到女儿年纪小,装修结束后又晾了几个月味儿,直到6月初他们才住回去。而他们搬出去住的时间,就是今年1月。”

  刑警睁大眼睛:“这期间他们住在哪里?”

  “北佩路的一个小区。单说路名你可能对不上,我直说吧,那个小区也挺大,有一段就挨着社区公园的围墙,公园在西边,徐家住在小区西侧外围,从公园东侧围墙的树林里,可以清楚地看见他们家的阳台、客厅、卧室。总之是在视线范围内。”那片警笑了笑,“房子朝向不好,不过临时的家也不讲究。”

  刑警罗加面色铁青,一种阴森的联想让他不寒而栗。他想起杜学弧在公园东找西找时,就用过“视线范围”这个词。

  “这就是你说的……坐标?”

  杜学弧点点头:“我说的坐标是家的所在。段美芸说自己的家在公园里,也是一样。这个坐标对应的家,是指老徐一家。”

  “段美芸在进入徐家当保姆之前,其实就一直在……监视?”

  “嗯。段美芸住在公园里,不止一次在深夜看见邓少兵带着他儿子来到树林里歇息、歌舞。邓少兵说那个女人一直在看他们,其实段美芸一直在看的不是他们,而是老徐一家,不分昼夜。”

  刑警舒了口气,整理思路,渐渐又有更强烈的寒意。

  “段美芸在公园干活时盯上了老徐一家,所以……不,时间太凑巧了!”

  杜学弧说:“是的,时间太凑巧了。徐家从1月17日开始租住在那个小区,段美芸则是在1月25日应聘成为公园清洁工,住进公园里。两者几乎是前后脚,关键是,是徐家先搬到了那里。然后,6月3日徐家装修完毕,举家重新住回原址;两周后的6月15日,段美芸通过中介机构的介绍,来到徐家成为住家保姆。时间无缝对接。”

  片警停顿了一下,望向和他搭档的刑警。

  “段美芸不是在公园里当清洁工时,偶然看见老徐一家,因为被温馨场面或者别的什么吸引,所以后来去当他们家的保姆的。事实上,在更早之前,她就已经对死者一家紧跟不放了。”

  那片警突然笑起来。

  “对了,你看我这个小片警是怎么参与到这宗大案要案里来的?我可没主动申请,也没多管闲事,我做的都是分内事。我先是参加了死者一家最外围的走访问话,后来死者在海边树林被发现,需要沿途搜证,我又被抓了壮丁。因为有这些由头,孙局才会让我跟着罗警官学习。”

  “你在说什么?”

  “段美芸的行踪始终没有跨几个警区呀,否则我哪里有机会参加最早的走访?”杜学弧道,“无论是案件发生前,还是案件发生后,嫌疑人从来没有走远过。”

  刑警愣了一会儿,只觉得后背冷汗涔涔。他沉声问:“段美芸为什么盯上死者一家,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不知道,也许是一开始。”

  “什么叫一开始?果然是和另一边的案件有关吗?”

  那个片警暧昧地笑了笑:“你不奇怪为什么邓少兵能好几次载上段美芸这个乘客吗?作为满街跑的出租车,重复拉到一个乘客的概率有多高?”

  罗加说:“我也怀疑过这一点。如果采信邓少兵的话,他不认识段美芸,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性——段美芸认识邓少兵。她在他习惯行车的地方等待,故意坐上他的车。”

  杜学弧点头:“我也认为只有这个可能性。”

  “原因是什么?除了徐家,她也盯上了邓少兵?”

  “不,我想她关注的还是徐家。”杜学弧想了想,“也不排除她先是在公园树林里见过邓少兵穿着女装,所以故意坐他的车,为的是品格检验。”

  “品格检验?”

  “因为他是担保人啊。邓少兵是老徐的担保人。”

  罗加愕然无言,心中有一种怪异的联想,却无法成形。他直觉那个片警又把话题岔开了。

  杜学弧又道:“不过,段美芸并不清楚邓少兵和老徐一家的真实关系,她也没有检验出邓少兵的真实品格。譬如把死去的孩子丢下这件事。”

  刑警转头:“你说什么?”

  “嫌疑人最后为什么会把那个孩子丢弃在海边的树林里,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小镇街上的行人已经多起来,人来人往。两个警察坐在街边小店的角落,一束阳光照在脚下,形成明与暗的分界,他们两人似乎在超然地观察着世界的面貌,随时提醒自己,其实所有人,无一例外都身在其中。

  “不是因为她被爆炸案的那两个嫌疑人在后面追赶吗?”罗加问。

  “段美芸横穿马路应该是为了逃避那两个人,但穿过马路以后不是。那两个要犯没有看见段美芸,向酒吧街另一个方向走了。”

  “那……是因为邓少兵?”

  杜学弧望了望街,又把目光收回来。

  “有一个关键点,其实我们都能看出来。邓少兵之所以害怕段美芸会把他的事情说出来,是基于一个判断,那就是在7月18日的那个雨夜,两人在出租车灯光里的那一瞬间对视,邓少兵认出了段美芸,而段美芸也认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