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知:调整逆境中的行为和情绪响应(1)

第一章 认知:调整逆境中的行为和情绪响应(1)

  │你对情绪的认知,决定了你的生活高度│

  工作有时候是简单的,但职场永远不简单。

  有的人是为了爱好而工作,有的人是为了收入而工作,有的人是为了某种使命而工作,而有的人只是觉得这份工作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不论哪一种情况占主导,你都需要面对职场。既然是一个“场子”,就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在这个“场子”里,有多个人共同工作。

  社会发展到如今,分工是越发细致了,有人专门生产螺丝,有人专门采购螺母,还有人专门研究怎么把螺丝和螺母拧到一起去……人多了固然热闹,但有时候也会坏事。“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虽然没错,可这力量能有多大,还是要看具体情况。更重要的是,不能让这个力量伤到你。毕竟人多也意味着你要和不同性格、不同角色的人打交道。

  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思想。人多了,事情就复杂了,做事的难度自然加大,虽然如此,但你总不能永远只躲在自己的格子间里。

  第二,你们会相互影响。

  关于这种相互影响,在物理领域,科学家们早就针对“场”给出了结论,你会对这个“场”产生影响,这个“场”也会给你施加某种影响。这种感觉就像涟漪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一艘船,水面的某个地方激起的波纹,会影响到我们每一艘船,而你的起起伏伏,也会影响到其他人。而且这种影响会形成一条漫长的“故事线”,至于是悲剧还是喜剧,就要看每个人的“修为”了。

  所谓的“职场心理”,并非单纯的心理学研究,更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语言分析、行为指导、角色调用、应激处理,等等……虽然看似复杂,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工作顺利、舒服。

  ‹01›

  事情不会让一个人崩溃,但情绪会

  先说两件事:

  第一件事,2019年的3月底,在浙江杭州文一路文菁路口,有一个小伙子骑单车逆行。被交警拦下后,他给女朋友打电话说:“我逆行骑车被抓了,现在走不了,你在那儿等我吧。”这个电话打完,他就崩溃了。

  摔手机、下跪、痛哭、狂奔,甚至有轻生的行为……整个过程他没有说出一句脏话,满口都是“对不起”“我压力好大”“大家还在等我加班”,这个压抑至死都遵守礼貌的小伙子,这个背负无数压力和委屈一直无法吐露的职场年轻人,用一次歇斯底里的崩溃,看哭了无数身处职场的网友。

  我们动容的原因,大概是某种程度的自我映射。一位网友这样评论:“像极了无数个懂事到连哭都要在无人的夜晚里捂住嘴巴怕人听见的你我。”

  第二件事在南京新街口地铁站,晚上10点多,一位醉酒的西装革履的男子一直趴在地上不起,身边到处都是呕吐物,路过的人帮忙叫了警察。警察过来后,该男子意识还保持着清醒,他告诉警察自己已经叫了妻子,很快会来接他,过程中还不断向警察道歉:“对不起,打扰你们了。”

  在后续聊天中得知:这位男子今年只有25岁,外地人,初入职场打拼。虽然他很不喜欢应酬,但由于自己是做销售的,为了让客户签单,还是只能陪他们喝酒。等他的妻子来到后,暖心地抱着男子在地上安慰他。

  这时候,男子说出了一句很多男人最不肯说出的一句话:

  “我感觉自己,真的没用。”

  在这个职场里,其实有太多这样“努力而伤心的人”。

  在悲伤怜悯之余,我们不妨扪心自问——难道我们自己的职场,就那么轻松顺利么?相信有相当一部分的答案会是否定的,因为职场本来就是残酷的。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感觉自己在原始丛林里搏杀。如果你肯卸掉那些温柔的表面现象,从客观的角度审视一番的话,你就会发现,职场就是一个“动物世界”。

  ‹02›

  情绪发自内心,但你知道“心”在哪里吗?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即将南征蛮王孟获,在和前来犒军的马谡聊天时,当时脑子还很清醒的马谡给诸葛亮说了一句话: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是矣。”

  这句源自于《孙子兵法》的至理名言,最终帮助诸葛亮彻底搞定了南方问题,被诸葛丞相“心理征服”的孟获及其部下,从此再也没有给蜀国制造麻烦,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蜀国,才可以放心地对北方曹魏用兵。

  思维决定行为,人心稳固才是最根本的踏实,战场上是这个道理,职场上也一样。所以,决定你的未来的不是那些厚厚的技术指导资料,也不是连篇累牍的合同和法律章程,更不是纸上来回变动的统计数据,虽然这些也很重要,但都是表面化、结论化的东西,真正的“控场因素”,是职场心理。那些在职场上会做事的人,首先是“攻心”的高手。

  那么,职场心理学又是什么呢?它是不是那种非常复杂艰深的科学体系?或者说仅仅只是个欺骗职场新人的“伪科学名词”?

  在我看来,都不是。关于职场心理学,一直以来都有着诸多争议和含糊不清的术语,这些现象的存在,既无法改变职场心理学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对期待职场心理学拯救的人士毫无意义。虽然我们没有办法重新定义职场,但是我们可以重新定义心理学。

  职场心理学源自心理学,但又和纯粹的心理学有很大的不同。作为长期研究和关注心理学的人,我们必须承认:目前的心理学流派众多,也有关于脑科学的很多基础分支,虽然有大量的科学化推理结论,但还远没有达到类似于数学物理化学那样的统一化程度,甚至很多现象的结论,尚处于“半梦半醒”的朦胧状态。

  那么,涉及众多领域的职场心理学,到底是不是科学?甚至有人说职场心理学就是玄学,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科学是已经明确的结论,玄学是未解之谜。随着人认知的不断深入,很多玄学会被证实或推翻,所以两者不是隔绝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眼前重要的事情,并非花大精力去争论谁是谁非,就像当年的胡适先生在问题与主义之争中说的那样,“少谈些主义,多谈些实事”。

  ‹03›

  让你与众不同的3个认知升级

  既然职场是“场”,那么首先,一定先弄清楚“场”的含义。

  有的人混了一辈子职场,但是似乎长进不大,在为人处世方面,有时候甚至还不如年轻职员。为什么经年累月的资历没能换来真正的实力,是什么阻碍了一个员工职场综合水平的提高呢?经过一番将心比心的回忆,我回想起自己为了学英语而苦苦挣扎的中学岁月——那时候,我每天一大早就起来背单词,错题本搞了三四本,按理说花的时间并不少,但结果还是常年稳居全班倒数第二。

  这段近乎灰色的学习岁月,是不是像极了那些混迹几十年却依然没什么长进的职场人士?大力未必出奇迹,如果没有良好的方法,或者带着一些误解去经历,“大力出悲剧”都是有可能的。如果你觉得职场只不过是一个干活、拿钱不断循环的地方,我估计你的提升效率不可能太高,因为这样的理解实在过于粗糙,很难从职场经历中提取到更有价值的收获和思考。

  说回到我的学习回忆,后来在一位老师长期地点拨下,我开始从语言的定义和本质去看待英语。慢慢地,对于英语的恐惧感和怪异感就消失了,我明显能感觉到自己开始有了更多的进步,不论是背单词还是做题目,自己都更加像一个“明白人”。

  学英语是如此,混职场也一样。搞清楚定义非常重要,这就好比我们玩游戏的时候能够开一张“上帝视角”的地图。借这个机会,我也想借用物理学里的一些概念,去定义职场的这个“场”。

  第一,“场”有自己的“内界”与“外界”。

  用术语肯定不利于大家理解,我们不妨就用“认老乡”这件事情来打比方好了——如果说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中,我在自己老家遇到了一个出生在本省另一个县城的人,那么这个人肯定就不是我的老乡,他就是外地人。但是如果你和他在异国他乡相遇,不用我多说——你们这个时候彼此的感觉肯定就是老乡嘛。所以说,群体的概念是根据实际环境的不断变化而重新定义的。当你和他之间在当下的环境中有足够多的差异的时候,就可以认为彼此并不是处于同一个“场”——这个时候,“场”的界限就横在你们两人之间,仿佛一个栅栏。而如果是在一个更加陌生、更加怪异、更加需要一致对外的环境之中,那么你和他此时就是以共同情感和利益为主了(比如说周围的人都说英语,而你们彼此可以用汉语交流),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同属于一个“场”,也就是说,“场”的栅栏把你们俩包围在了一起。

+加入书架
主人,方便您下次找到
我,赶快把我放入书架吧~关闭
  • 目录
  • 书签
  • 下一章

作者:卢文建 彭振桓

分类:自我调节

状态:已完结

扫一扫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