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关系:在办公室里做出最佳选择(2)

第五章 关系:在办公室里做出最佳选择(2)

  换言之,如果你真的拥护或者心疼你的领导,那就请努力替他分担一些压力,减少一些负担。

  ‹03›

  如何处理好办公室人际关系

  说了很多领导和下属的事情,我更想来说说同事。我们在职场中,一开始首要的关注人物肯定是领导,但是更多时候,你是在和平级的同事相处。相对于面对领导的小心谨慎,一部分缺乏经验的职场菜鸟往往就会忽视了和同事在一起的时光。实际上,这些同事间的相处,非常值得关注。

  给自己一个恶名来“护体”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职场里有个很善良美好的形象,成为每个人都信赖、乐意交流的对象。很多时候,这种想法显得过于“新手”。

  “恶名”,不但不会让你成为大家眼中的坏人,反而是你的一个保护伞,它不但可以帮你营造一些从容的空间,甚至能够帮你挡掉很多危机。

  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有时候我们也要展现出“暴力”“狂躁”的一面,这并不是说要去伤害某个人,或者让自己成为一个完全不受控的不稳定因素,而是使用一些看似粗鲁笨拙的方法,去达成一些事情,同时也能给对方和自己人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

  比如说你可以熬通宵去做一件事情,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一般,但是你会获得大家对你很努力做事的肯定。再比如说,同样一件事,你去重复无数遍,总会有一遍是满意的结果,大力出奇迹嘛。这时候,你的恶名也许就是“不够聪明”“喜欢拼蛮力”,但这份恶名,是不是有几分真诚和可爱?

  再比如,如果你总是一副和和气气的样子,什么脾气也没有,固然大家会觉得你很温和、容易相处,但这也给了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不要总是那么克制自己,真是遇到了该生气的时候,发怒一次又何妨?人如果只会做好好先生,最终的结果无非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所以说有时候,战马嘶鸣一次,偶现峥嵘未尝不可。

  生活中,从来就不会有单纯的尊重。尊重是在相互的打磨中逐渐形成的。这就像冷暖空气一样,你往前进一步,他可能就会往后退一步,很多时候,旗鼓相当就是一种彼此的尊重。

  一方面我们不可以对别人一味地服软求饶,因为过分地退让有可能会使对方得寸进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观察——对方得寸进尺的症状有哪些。比如说,眼神、行为、思维方式。当他开始忽略你的利益、不在意你的人格时,就要拉响警报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去适度的“进攻”,去试探,去为自己的自尊和自由,打出一片天地来。

  带新人——当你也成了“老师傅”的时候

  作为带新人,教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当你的工作进入了一定的熟练度,有了一定的段位之后,面对指导新人的工作,就很可能遇到这类事情。当然了,自己会,不代表能把人教会。

  自己会不会,和能不能把别人教会,是两回事。有个极端的例子:在我读研的时候,有一位其他学院的本科学妹前来请教我《物理化学》的内容(当时我的专业是化学),我回忆起自己本科阶段,《物理化学》这门课是非常挣扎的,在教授特别耐心教导而且还有所“心慈手软”的情况下,我也只是刚刚过及格线的水平。然而,在对学妹进行一个月左右的辅导后,她的成绩居然从不及格,一下子跃升到86分!这里面固然有她个人的努力,但我的教学方法,肯定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这件事强化了我教学的信心,也促使我研究和总结教学技法的各方面内容。而在咱们这一部分,看似是说职场心理,但主要的内核源自教育心理学。受过专业师范生训练的人都知道:心理学,是教育的基础学问。我至今还记得,《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这些课程是我们师范专业必须重点教授的课程。而且这一部分,也是调用心理学内容最多的部分。

  “时间是最好的解药”,耐心可以应对很多你在带教过程中的困境。前面我们在讲到职场技能学习的时候,也曾多次提及,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消化的一个过程,既然是个过程,就需要时间。很多时候,咱们教别人的时候,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学习时付出的汗水和遇到过的困境。固然,职场的教与学和学校里不一样,没有那么良好、专一的环境,也没有那么充裕的时间和条件。将心比心,给对方一些时间,或许比你着急上火找各种方法的效果都要好。

  而所谓“实践”,就是要让对方有足够的亲自尝试的机会。老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亲自尝试的作用。在航空教学法中,我们要大量地给学员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这背后的原则,就是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练习律”。

  在指导新人的过程中,首先要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随后还要有目的地指导其整个训练学习的过程。从心理活动层面来看,如果被你指导的新人学会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那么他练习和使用越多,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逐渐变弱。既然“刺激反应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那么我们就要让对方亲身受到这个刺激,也就是亲身体会的感觉了。

  由于本书并不是专门阐述教育心理学的,那么也就不必用过多篇幅来说教学,就言简意赅地给几个小贴士吧:

  ·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培训质量的保障;

  · 教学开始前,需要展示出你的专业性;

  · 舒适的生理环境是快速学成基础;

  · 压力对培训本身毫无作用;

  · 设立具体目标;

  · 职场带教不是单纯上课,准备太多不如随机应变——对方的眼神和反应就是最好的教案;

  · 作为“老师傅”,你还得想好培训中意外情况的处理。

  新来的同级别同事怎么对待?

  接下来,我们说说一个很微妙的事情——办公室里来了同级别的新同事。

  有新成员加入,总是会带来一些别样的感受,但是,和来了新领导、新下属不同的是,同级别新同事的加入,往往可以引起最为微妙的心理变化,折射到职场关系的变动也最复杂。

  大家都是相同的级别,看上去谁也不领导谁,但你作为老员工,看到对方的身上的一些优于你的地方时,会不会吃醋?当你看到一个全新的角色加入进来,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要不要拉拢呢?说到这个话题,其实答案就没那么唯一了,这里我的建议只有三个字:搞团结。

  没错,就是要搞团结,这种大巧若拙的处理方式看上去很笨,其实是最大的智慧。

  不用太在意别人那里发生了什么

  作为职场新人,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怯生生的感觉,而且总是忍不住想要多观察、多打听各种自己尚不知晓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者心态。但是,在这个心态的作用下,很多时候“菜鸟”们会变得过于敏感。

  之前我们已经拿领导开玩笑这个案例说明了聆听领导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对于同级别的工作环境中,你大可不必如此敏感。人好比是一个高级复杂的机器,身上有很多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在采集信息辅助决策的过程中,有时候也扮演着干扰器的角色。为了不让过多的信息冲击我们尚不发达的“处理器”,作为新人,我们更多的精力要放在本职工作和个人能力提升上,而办公室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如果和你关系不大,倒不如糊涂一把,让它过去就好了。

  ‹04›

  距离感,才是职场相处之道

  因为距离产生美,就这么简单。

  热情的代价

  我们常常说老实人难做,其实对比起来我倒是觉得,比老实人更容易受伤害的是热情的人。所以,做一个热情的人,你需要做好承担风险的思想准备,但是反过来说,做一个热情人,好处也是无穷的。

  著名商人李嘉诚曾经说过:招待客人不能太热情。为什么呢?因为“这人太热情了,实在不敢领教。”“以后他到我家去,我也要好好招待人家,可我没有那么好的手艺,也没有经济实力呀!”“夹这么多菜,如果都吃了,回去说不定会消化不了的。”

  那么,同事之间,在私交还没有到达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保持适度的热情是很有必要的,过于热情,会适得其反,毕竟,过分的热情会对别人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人感到不安、不舒服。同时,过于热情也可能会让对方多多少少产生依赖感(特别是对方也是职场新人的情况下),一旦你某天不再那么热情的时候,情况可能就会比较糟糕了。

+加入书架
主人,方便您下次找到
我,赶快把我放入书架吧~关闭
  • 目录
  • 书签
  • 上一章
  • 下一章

作者:卢文建 彭振桓

分类:自我调节

状态:已完结

扫一扫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