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知:调整逆境中的行为和情绪响应(4)

第一章 认知:调整逆境中的行为和情绪响应(4)

  只要明确了定位,就可以通过你和同事们对应的角色心理,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做事策略。

  定位的第一步,是明确你周边的区域。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然而,在同一间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很可能并非是这样的志同道合者。如果你运气足够好,与身边的同伴秉持着相似的目标和一致的价值观,而且你们所做的事情本身也具有较高的价值,那么我相信你们做事情的方法一定也不会太差(虽然处事方式可能各不相同)。

  只要和各位同事说清楚事情的利弊,然后自然会有一个集体建议和决策,决策之后就只管放手去尝试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只需要分析目标本身,如果自己的能力基本可以搞定,而好处又足够多,那么自己动手也未尝不可。反之,如果你对于事情的风险非常畏惧,则不妨动员队友们一起加入进来,大家相互照应,集思广益,可以大大降低“出事”的风险。

  反之,如果大家彼此都只是为了混个生活才聚集到一起,每个人对于前途的看法各不相同,也谈不上什么共同目标、世界观,那么各个角色就会对他人的行事方式高度敏感。此时,不犯错比冒险更明智。哪怕是你咬定了此事值得,最好还是不动声色地去做,这样不论成败,都避免了很多闲言碎语,甚至是干扰阻挠。

  实际上,那些具有生命力和成长性的团队,往往都有较高的包容度,而那些喜欢“枪打出头鸟”的人,反倒是弱者角色的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绵羊才害怕掉队”。一个处于职场“食物链”下游的人,就好比是弱小的绵羊,它们整天警惕着天敌和自然法则的“淘汰利剑”,“大家做事都差不多”的局面最能给它带来安全感,当狼群发动攻击的时候,绵羊们纷纷逃窜,只要自己不成为最后一个,那么被吃掉的就不会是自己。

  反过来说,如果身边的绵羊伙伴们纷纷加速奔跑,自己很可能就离后面的狼群不远了。所以,处于弱者角色的人,会对周围卓越的同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换言之,如果你们是一群嗷嗷叫的野狼,大家都紧盯着眼前的猎物,自然没有太多的想法,每个人要做的,无非就是尽力往前奔跑罢了。

  提及职场角色,就必须要说一下“刻板效应”这个心理学现象。这种效应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出一种固定不变的、习惯性的看法和评价。例如,对员工的身份背景、学历能力有一个固定且笼统的看法,就很容易造成我们无法将人才匹配在合适的岗位之中。所以,大家都应该努力打造好自己最初的职场角色。

  同时,如果你善于观察一个人的职场行为,那么我强烈推荐你去推敲对方的角色定位。

  从一个人在职场中做出行为的方法和态度,往往就能确定这个人在职场链条中的位置。同样一句话,出现在那些高居顶端的领导口中和下游“虾兵蟹将”的口中,会有完全不同的气场和含义,即便你初入职场,也不难从中发现端倪。

  关注“场”外与“场”际

  很多职场行为的研究和指导手册,更多地是讲某个“场”的内部,咱们作为不一样的一本职场心理指南,还要说得全面一些,也要提及一下职场的外部。

  这里给出几点小建议,文字很简单,大家不妨顺着此前的思路,进行思考和延伸:

  1. 面对“场”外人士,我们应当尊卑有度。

  2. 防人之心不可无,但又要体现出礼貌和大度。

  3. 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集体荣誉感,我们不可轻易践踏,宁可否定对面的个人,也别轻易否定对面的群体。

  4.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凡事不要觉得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5. 有的人,看似站在对方的“场”内,但实际立场可能不同。

  6. 独立的人,和身处于某个“场”的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和利益关切。

  7. 维护自己的“场”,任何时候,都很有必要。

+加入书架
主人,方便您下次找到
我,赶快把我放入书架吧~关闭
  • 目录
  • 书签
  • 上一章
  • 下一章

作者:卢文建 彭振桓

分类:自我调节

状态:已完结

扫一扫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