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3)

  253、西戌村委会会议室。

  刘金鱼眉飞色舞地介绍:“这次俺到北京,可真见了大世面了。听了江总书记的报告,俺是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咱村这几年与过去相比,是变化不少,可是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还差远呢!江总书记号召要勤劳致富奔小康,咱们要积极响应。俺寻思着,根据咱们这的实际情况,一是要上好项目,二是要搞好开发。听有些山区的同志讲,过去他们那也是荒山野岭,可是经过几年的开发后,山山绿油油,山山有果树,每年收入上千万呢!”

  一村干部:“是啊,那年我到山东烟台参观,看到他们那就是这样,荒山丘岭都变成金库了,每年都是大把大把的票子往里进。”

  刘金鱼:“俺和几位领导商量着,咱们要治理南山沟。沟道里肥沃的土地,可以种上苹果树、桃树、樱桃树。山坡的下半段,可以种上有经济价值的柿子树、核桃树。山坡的上半段还可以栽种花椒树。坡顶上可以栽柏树,既绿化了山坡,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今天参加会的都是党员,大家都说说想法。”

  党员甲:“改造经济沟,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人民公社成立时干过,农业学大寨那年头也干过,可到头来除了劳民伤财,又得到了什么呢?”

  党员乙:“现在都分田到户了,人们随便干些什么,也比刨荒坡挣钱。开发经济沟,不能说不是好事,可已经松散了的群众,能够组织起来吗?”

  刘金鱼沉思片刻:“大家说的也有道理,那咱就再好好合计合计。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

  254、女儿赵姣娥家。

  娥子在室内备课。

  刘金鱼推门进来:“娥子, 娥子!”

  娥子放下钢笔站起来:“娘,你咋来了?”

  刘金鱼:“俺到学校找你,人家说你在家里。”

  娥子:“今天没俺的课,这不,俺在家里写教案呢。”

  刘金鱼:“俺想给你商量个事。”

  娥子:“啥事?”

  刘金鱼:“俺是想,咱这拥军模范的家里,不能没有兵啊!交元、贵元都已回来了,就剩海元一个人了。”

  娥子:“不对,还有一个呢。”

  刘金鱼不解地问:“谁啊?”

  娘子:“海元的对象呀,她还是个军官哩。”

  刘金鱼:“他们还没结婚,还不算咱们家的人。”

  娥子:“娘,你是想让志斌去当兵?”

  刘金鱼:“不光是志斌,还有玉斌。”

  娥子:“咋,还有玉斌?人家不从咱这里招女兵。”

  刘金鱼:“你看现在的青年人,不是托人找门子去城里上班,就是到外地打工,都钻到钱眼里去了,当兵缺少积极性。这招不招女兵是人家的事,送不送可是咱家的事,俺是想让他们给村里青年人都带个头、做个表率。”

  娥子高兴地:“妈,要是玉斌真能当上女兵,也弥补了俺从小想当兵的心愿了。”

  刘金鱼:“那你就给孩子们说说,让他们去积极报名吧!”

  娥子:“妈,好,俺这就去。”说着她高兴地出门走了。

  255、刘金鱼家。

  史政委:“听说你要组织人力开发南山经济沟?”

  刘金鱼:“唉!这不,意见不统一,怕组织不起来,搞个劳民伤财。”

  史政委:“这个问题,我考虑过了,咱们可以先组织民兵干呀!”

  王部长:“是啊!青年民兵是一支很有生机的力量,拥有这支队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史政委:“实行责任制后,民兵组织有些散了,我们正好借这股东风,把民兵组织起来,不但开发经济沟,还要组织搞训练呢!”

  王部长:“对!今年是毛主席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发表30周年,咱武装部还想抓个典型,搞个阅兵式呢。”

  刘金鱼:“那太好了,咱们是开发和训练两不误,搞阅兵式的事,就别想别的村了。”

  史政委:“你看,我们又想到一块去了。”

  众人笑。

  他们正谈的起劲,外甥牛志斌和外甥女牛玉斌走进来。

  牛玉斌擦擦眼泪:“姥姥。”

  刘金鱼:“这孩子,这是咋的了?”

  牛玉斌:“俺哥哥报上名了,可他们不给俺报。他们说咱这没有女兵名额。”

  王部长不解地:“你们这是……”

  刘金鱼:“嗨,你看俺忙糊涂了,忘了给你们介绍了。这是俺外甥牛志斌,这是外甥女牛玉斌,都是俺闺女娥子的孩子。”

  史政委吃惊地:“哎呀,都这么大了!”

  刘金鱼:“是呀,都高中毕业,到了当兵的年龄了。快叫王叔叔、史叔叔。”

  牛志斌、牛玉斌:“王叔叔、史叔叔。”

  刘金鱼:“玉斌,你再说说,他们为啥不给你报名啊?”

  牛玉斌:“他们说,咱们县这么多年了从来就没有招过女兵。”

  王部长突然醒悟:“刘大妈,你这是要送他们当兵啊!”

  刘金鱼:“是啊!是呀!俺这拥军模范家,在部队不能没有兵尽义务呀!”

  史政委:“好!您这是拥军模范又谱新篇章。回去后我安排宣传科张干事写篇新闻稿,肯定能上《解放军报》。”

  王部长:“玉斌啊,这事好办你再去,告诉县武装部军事科负责征兵工作的李科长,就说武装部的王部长、史部长同意让你先报上名。关于女兵得名额问题,我和史政委再向军分区和省军区汇报一下。”

  牛玉斌一听高兴了:“谢谢王叔叔、史叔叔。”说完,她跟志斌跑了出去。

  256、南山经济沟。

  随着一声声高昂的劳动号子,刘金鱼开发荒山的第一镐刨进了沉睡多年的山坡。

  几百名男女青年、驻涉县部队及武装部共同参战,在荒岭下一字排开,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气势。

  工地上人山人海,热火朝天。

  红旗在飘,红头巾在飘,劳动的歌声在飘,构成了一幅色彩艳丽、生动感人的战山图。

  青年人抡镐的臂膀;

  姑娘们铲土的铁锹;

  刘金鱼大汗淋漓的脸;

  部队官兵和武警官兵挥汗如雨的特写……

  刘金鱼:“王部长、史政委,看到现在这个场面,俺就想起刘邓大军帮咱们县修‘将军渠’的事。”

  王部长:“刘大妈,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刘金鱼:“那是1941年冬到1942年秋。当时土地干裂,禾苗枯死,加上日寇频繁扫荡,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王部长:“是嘛,当时条件这么艰苦。”

  刘金鱼:“是呀,刘伯承师长用他那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大手,用力一挥说,要帮助人民度过灾荒,开凿一条水渠,引漳造田。邓小平政委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是的,不要饿死一个人,不要渴死一个人。当时,驻涉县的党政军一百多个单位的同志,都纷纷参加了义务劳动。刘师长、邓政委等领导也都加入了修渠的行列。大渠通水后,数万军民齐声欢呼‘共产党万岁’,那场面太感人了。”

  史政委:“是啊!小时候,我还听老人们说过呢!”

  秀英和一位姑娘抬着一桶热水上来:“大家快歇歇,喝口水吧!”

  刘金鱼对着工地上的人大喊:“大家都歇歇,喝点水。”

  众人:“哎。”大家纷纷坐下休息喝水。

  石头端起一碗水:“秀英,玉梅咋没来?”

  狗子:“人家都成了军官太太了,你咋还关心人家?你这是三十晚上看月亮 —— 没指望了。”

  石头:“咋了,革命同志就不能问问了?”

  众人大笑。

  秀英:“石头,你来这里干活,一天要少挣多少钱啊?”

  石头:“啥钱不钱的,要不是刘大娘,我还在监狱里蹲着呢。”

  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狗子:“秀英,你看大家累成这样,给大家唱个歌吧!”

  石头:“对呀,给大家唱个歌,活跃活跃气氛。”

  秀英:“俺不会唱。”

  狗子:“就唱小伙、姑娘来相会。”

  石头:“错了,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刘金鱼:“秀英,你就来一首吧,别让大家扫兴。”

  秀英:“好。那俺就来这首老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年轻的朋友们,

  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

  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

  春光让人醉,

  城市乡村处处添光辉。

  ……

  在优美抒情的歌声中化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歌声飞出山谷,飞向田野,在空中久久回荡……

+加入书架
主人,方便您下次找到
我,赶快把我放入书架吧~关闭
  • 目录
  • 书签
  • 上一章
  • 下一章

作者:梁祖国

分类:历史军事

状态:已完结

扫一扫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