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83、西戌村。刘金鱼家。

  刘金鱼在喂猪。四头猪已长到三四百斤。

  娥子抱着学生作业放学回来:“娘,你咋不知道歇会儿?”

  刘金鱼:“娥子,累不着。你放学了?”

  娥子:“哎。”

  刘金鱼:“你赶快给你两个哥和海元写封信。你就说家里一切都好,让他们别挂着,在部队要好好干。千万别把你爹死的事告诉他们。”

  娥子: “娘,那要瞒到啥时候?”

  刘金鱼:“能瞒到啥时候就瞒到啥时候吧!”

  娥子:“娘,老瞒着这也不是个办法啊!”

  刘金鱼:“你就依娘吧!你赶快写吧,明天咱去卖猪顺路给他寄走。”

  84、山路上。

  狗子和王小光两个青年人用独轮车各推着两头大肥猪在急匆匆的走着。

  刘金鱼背着个包裹,一双小脚紧跟在后面: “狗子,你俩是想把俺拉下?”

  狗子:“大娘,你养猪致富,早跑到我们年轻人头里去了。这四头猪,还不得挣几千块?”

  刘金鱼:“过不了几天,俺那头母猪又下崽了。你俩一人一头,你们也养养猪。俺可尝到了甜头了。”

  王小光:“得了吧大娘,我俩又不是烈军属。”

  刘金鱼:“你看你这话说的!不是烈军属,大娘俺就不帮你了。凭你俩给大娘卖猪的这个热情劲,说定了,每人奖励一头小猪崽。”

  狗子:“谢谢了大娘。”

  刘金鱼学狗子说话:“谢谢,咋跟城里人是的学得客气了。”

  三人大笑起来。

  85、刘金鱼家。

  室内。刘金鱼乐滋滋地数钱。

  娥子在做饭:“娘,快放起来吧!你都数了三遍呢。”

  刘金鱼高兴地:“娥子,你错了,娘在集市上还数了一遍呢。”

  娥子:“数的遍数再多,它也不会下崽儿。”

  刘金鱼:“这都是中央的政策好,要不是,咱哪见过这么多的钱啊?”

  娥子:“娘,明天您赶快把它存进银行,那就可以下崽了,有利息。”

  刘金鱼:“娘不稀罕那点利息。娘的心大着呢!俺琢磨着,现在政策好了,以后,乡亲们慢慢富起来了,穿着也爱美了。那天俺去卖猪,碰到巧云花60块钱买了件褂子,还不如你三姑做得好哪。大冬天的,咱村的小闺女、大姑娘都没事干,俺想把你三姑请来给大伙教教。她们学会了,用这些钱买10台缝纫机,一台锁边机,把她们集中起来办个服装厂。咱这离城远,销路俺想没说的。”

  娥子: “娘,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你个老太太能办起个厂,那可是六月里下雪 —— 稀罕事。”

  刘金鱼生气地: “咋的?你把娘看扁了。俺不光是办一个厂,等俺挣了钱还要办好多的厂。不信咱骑驴看账本 —— 走着瞧。”

  86、嵩山脚下的部队训练场。

  北风怒吼,寒气逼人。

  已升为班长的赵海元在带领战士进行擒拿格斗训练。

  一排排战士被摔倒。

  一排排战士又站起来。

  训练场上惊险激烈,一片龙腾虎跃的景象。

  通信员急匆匆跑来:“赵班长,赵班长,指导员让你快回去。”

  赵海元擦着脸上的汗:“通信员,什么事?”

  通信员:“不知道,反正有急事,指导员在连部等着你哪!”

  赵海元:“哎。大家先休息会,等会副班长带队回去。”

  87、连部。

  赵海元喊了声报告进来。

  指导员: “海元,你当班长以来,是排头就站,有第一就争,是红旗就扛,为连队赢得了不少荣誉啊!”

  赵海元:“指导员,你说这些干啥?我还差得远哪!”

  指导员:“团里让咱们连推荐一名优秀班长,去军教导大队学习,一年后出来提拔为干部。连队准备让你去,你有啥想法?”

  赵海元思索片刻:“指导员,我看还是让四班长去吧!他家里困难,谈了两年的对象前几天又吹了灯。再说他已超期服役,失去这个机会年底怕是要退伍了,我还早这哪!”

  指导员:“你的这种精神是可嘉的,连队确实也舍不得让你走。但是,为了部队的长远建设,连队党支部已经研究决定让你去学习。”

  赵海元:“我……”

  指导员:“什么也别说了,你先回去准备准备,明天就去军教导队报到。”

  赵海元“啪”一个立正庄严地举起右手敬礼:“是!”

  88、西戌村,振华服装厂。

  几间简陋的平房。

  十几名姑娘在用缝纫机做鞋垫、服装。

  桌上摆放着一摞摞鞋垫和裤衩。

  刘金鱼在检查鞋垫的质量:“姑娘们,这是咱们服装厂开业的第一批活 ,就是送给边防战士做鞋垫和裤衩。鞋垫虽小,裤衩虽短,但关系着战士们行军打仗的大事,一定要做好,做结实,让战士们穿着舒服。”

  玉梅:“刘大娘,你就放心吧!战上们穿上咱们做的裤衩和垫的鞋垫,保准说咱们老区的人实在、活做得好。”

  秀英:“是啊,大娘你听她说的多好听啊!心里高兴着哪!你知道不?她的心上人啊,就是当的那边防军,说不定还能穿上她做的裤衩呢。”

  姑娘们哈哈大笑。

  玉梅:“秀英,你不说话没人拿你当哑巴。”

  刘金鱼:“这是好事嘛,咋还腼腆呢!玉梅,你来。”

  玉梅放下手中的活:“大娘,咋了?”

  刘金鱼:“快‘八一’了,这是俺托人给边防战士写得慰问信,这是300块钱,是俺的一点心意,你明天把它跟那些鞋垫、裤衩一块寄去。”

  玉梅接过钱和信:“好。”

  狗子从外面跑来:“大娘、大娘,不好了!不好了!”

  刘金鱼:“狗子,啥事?”

  狗子凑上去耳语。

  刘金鱼:“走,看看去。”

  89、西戌村,街道上。

  刘金鱼与狗子急匆匆地走着。

  刘金鱼:“狗子,到底咋回事?”

  狗子:“村里面粉厂年年亏损,村委会决定承包出去。可是柱子他们几个人联合起来压价,从一万压到两千了,还要压,我实在看不下去……”.

  刘金鱼:“柱子这是为啥?怎么敢和贾支书做对?他不是贾支书未来的女婿吗?”

  狗子:“你还看不出来,他们是唱‘双簧’,柱子低价包下来,他们家不就赚大钱了。”

  刘金鱼似乎明白了:“奥,原来是这么回事。”

  90、村委会会议室。

  室内。人们在吵吵嚷嚷。

  柱子:“2000 块钱,李大爷你包吧?”

  李大爷:“俺才不包哪!”

  柱子:“要不,孙掌柜你包?”

  孙掌柜:“俺包,再降1000块钱差不多。”

  柱子:“大家看,2000块钱没人包。再下点,再下点。”

  贾支书同其他干部商量说:“ 怎么办?要不再压点?反正怎么也比亏损强。”

  村干部:“也是,那就再降下五百来。”

  刘金鱼跟狗子闯进来。

  室内片刻鸦雀无声,人们都在注视着刘金鱼。

  刘金鱼环视一下开会的人,然后把目光落到了贾支书身上:“贾支书,面粉厂俺包了。不过不是两千块,是一万块。”

  会场里一片惊讶。

  柱子瞪起大眼睛,气急败坏地:“你?什么事都坏在你这个老太太手里!”

  刘金鱼瞪了柱子一眼,没有说话。

  贾支书媳妇促狭说:“人家两千元还没人包,她却来个一万元,真是养猪挣两个钱烧的,不知咋好了。”

  老大爷好心地说:“这一万块,可不是个小数字,能挣的出来吗?”

  刘金鱼:“请大家放心,俺说出的话,就是板上钉钉,一个字儿砸下去一个坑。挣出来算俺的,挣不出来,俺砸锅卖铁也把这一万交上,怎么也不能眼看着让集体吃亏。”

  会场里一片欢呼声。

+加入书架
主人,方便您下次找到
我,赶快把我放入书架吧~关闭
  • 目录
  • 书签
  • 上一章
  • 下一章

作者:梁祖国

分类:历史军事

状态:已完结

扫一扫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