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晋的铁血政策下,燕州城如临大敌一般。大街上,只有戴着口罩的士兵、差役来回走动,他们严格执行者李晋的命令,一旦发现有擅自走动的,立刻拿下,关押在大牢里。
当然,李晋也考虑到了那些平民百姓的生计。他在每个坊中都设置了粥铺,如果有人家真得断粮了,可以到粥铺购买粮食。如果真得穷苦到无力购买,则由里正负责将食粮送到该户,确保不会有人饿死。
为了防止有人冒领,李晋坏坏地吩咐下去,让所有的粥铺负责人在饭粥出锅时,在上面撒上草木灰,弄得脏兮兮地。这样,除非是穷困潦倒到极点的,不会有人来讨要饭粥。
这期间,也有少数奸商囤积粮食,打算趁机发笔横财。不过这也早李晋的预料之中。他特意从军中将何千年招来,交代他带着一棒子兵痞弟兄,到各个商行去检验。
如此一来,这些兵痞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一旦发现敢囤积居奇的,兵痞们立刻饱以老拳。然后南霁云和独孤问俗便“很凑巧”地路过,上前进行劝解。一个红脸一个黑脸,很快便把商行的粮食顺利收购上来。
不过如此一来,不少人在背后大骂李晋:纵火焚尸,横征暴敛,与民争利,贪赃枉法……
当李晋得知众人对自己的评价后,只是轻蔑地一笑:“这些愚民,由他们去吧。反正也翻不了天。”
好在燕州是地处辽东,人口不过数万,疫情很快便被控制住了。到了第十天,便不再有新增的病例。没有死去的病人,也在慢慢恢复。
李晋总算松了一口气,他将罗守忠请来,说道:“老罗,现在燕州基本无碍,我要去契丹、奚人那边瞧瞧。通译你帮我找到没有?”
罗守忠吓了一跳,忙道:“太守,这些胡人和咱们貌合神离,屡有反叛,您犯不着冒险帮他们。即便要去,派个手下也就是了。”
李晋摇头道:“事关重大,派别人去我不放心。我先去找李过折,他新近归附,需要借助大唐的来巩固地位,应该不会反叛。”
罗守忠道:“那您多带些人马,以防不测。”
李晋哈哈笑道:“我就是把燕州城的军队都拉出去,也不过两千号人,真有什么变故,燕州城怎么办?我是去救人的,不是打仗的,我只带龙骧营一半人就可以了。”
“这……”罗守忠还要说什么,却被李晋打断:“这个你就放心吧。嗯,先前我请你帮我物色的可以充作校场的地方,,可有眉目?”
“有的,有的。”罗守忠忙道,“燕州西北有座大山,地势险要,山中有处平缓的地方,可建军营。”
“很好,今日无事,你就带我去瞧瞧。李用。”
“在。”
“你告诉齐亚德和独孤问俗,速速备马。另外,叫龙骧营的弟兄做好准备,明日随我再往松漠。”
罗守忠所说的山在燕州城之西北约二十里,此山岩壁陡峭,沟谷幽深,峰峰形状各异,辽东人口稀少,这里更是鲜有人迹。一路上,李晋几乎没见到什么人。
望着这片黑土地,李晋心中不由大为感慨,辽东物产丰盈,土地肥沃,实在是绝佳的宝地。可惜直到晚清,这里一直处于蛮荒地带,真是白白浪费了。
若是能将这里开发出来,绝对是一个完美的战略要地。李晋暗暗想到,等我回来,一定要好好开发利用起来。
几人在旷野上飞奔,雄伟的大山山一直就在前方视野中,渐行渐近。
快近山下,罗守忠领着他们离开大路,沿着一条不算太宽的路往一处山谷而去。这条路行走的人不多,有些荒废了,路中间的草都已经长的很高了。
山路陡转,地势豁然开朗,这被群山环抱,绿草茵茵,溪水潺潺,微风拂过,无比受用。罗守忠道:“太守,这里可还行么?”
“好得很,好得很!”李晋连声赞道,“齐亚德。”
“太守有何吩咐?”
李晋递给他一摞图纸:“你先看看。”
齐亚德摊开图纸,只见上面画着这个军营的设计图。从各种训练器械的安置装配,到营房的结构及房内设施,都详细地画在上面。有些关键的地方,李晋还详细备注说明。
齐亚德也是绝顶聪明之人,一眼便看出了精妙所在,啧啧赞道:“我的主人,你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您一定得到了真神的眷顾。”
“按这上面的营造,需要多久?”李晋问道。
“如果有足够的人手和材料,只要半个月,就可以。”
“足够了。”李晋点点头,“老罗,他需要什么,你帮他解决。半个月后我回来,就要立刻在这里进行训练。”
“绝对没问题。”齐亚德和罗守忠齐声说道。
回到燕州,南霁云这边也筹备得差不多了。李晋总算松了口气,一个人在太守府里散散步,自打他回到燕州,还没来得及感受这座府邸。
“做官真好啊!”李晋看着宽敞气派的府宅,不由感慨道,“其实,若能娶上一位娇妻,在这样的宅子里终老,不失为一件美事。”
但是,李晋知道,这件美事只能想想,因为就在不久的将来,整个华夏大地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到时兵连祸结,山河破碎,无数人间悲剧将会上演。
到时候,没有人能置身局外。包括李晋。
在那个乱世中,李晋能否保全性命,都很难说。
所有,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快些使自己强大起来,强大的能够左右自己的命运,左右别人的命运,甚至左右历史的走向。
“笃!笃!笃……”
一连串的闷响,显然是弓箭射中了靶子。
“绿云姐姐好棒!”一个女孩的声音传入耳边,李晋猛地一惊:这些日子他太忙了,以至于只和绿云匆匆见了一面。
不知道这位义妹现在怎么样了。
李晋循声走到后院,不由眼前一亮:两个身着戎装的少女,手持弓矢,飒飒而立,风姿卓绝。
其中一个,便是绿云;另一个不过十三四岁,李晋认得,是罗守忠的小女儿,罗箐。
“义兄!”
“李大哥!”
二女见了李晋,连忙上前行礼。绿云依然如以往那样,温婉柔媚;倒是罗菁活泼开朗,虽然和李晋没见过几面,却似老朋友一般。上前叫道:“李大哥,绿云姐姐好厉害。只学了几天射箭,便超过我了。”
“妹妹不要胡说。”绿云娇羞地嗔道,让义兄听了笑话。
“我说的是真的!”罗菁不依不饶,拉着李晋来到箭靶前,“你看,这都是绿云姐姐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