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坐而论道

  “哈哈哈哈!”李祎仰天大笑,朗声说道:“没想到,莒王的儿子不但能干,还如此有趣!好得很,好得很!”“还请信安王重重责罚。”李晋装模作样地说道。

  “少来这套!”李祎挥挥手,“刚才本王是试探你,你的答对若不能让本王满意,定然要重重责罚。不过现在……”李祎站起身来,将李晋搀扶起来,说道:“咱们只叙伦理,不谈官职。”“谢王叔!”李晋笑嘻嘻地站起来,道:“王叔,您的盛名侄儿早已听过,只可惜一直无缘相见。”“都是别人抬举,不提也罢!”李祎看着李晋,过了半晌,轻叹一声:“我和你父亲自幼交好,后来时局有变,便不曾再相见过。没想到……唉!”回忆往事,李祎多少有些悲哀。李晋知道,这位信安王,身世也是坎坷,他的王叔吴王李恪,曾很有希望继承李世民的皇位,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他的子子孙孙便跟着倒了大霉。

  李祎,绝对是一步步打拼,才有今天这个地位的。

  李祎柔和慈祥地说:“晋儿,从今以后,你就把我当做你的父亲,想要什么,尽管开口。你阿爷就你一个儿子,希望你能有些作为,将他这一脉发扬光大!”李祎说这些话竟然让李晋有种如受严父般训导的感觉,关爱又充满希冀,当下长身而起,一眼肃然,“作为您的侄儿,晋也想和王叔一样,杀敌立功,报效国家,成就一番功业!” “坐下,”李祎含笑道,“你天资聪慧,是个可造之才,本王对你寄予厚望,你在本王账下,自然有的是机会,这次大破契丹,本王便上书给圣人,对你大大褒奖。”

  李晋豪气涌上心头,李祎的话,更让他滋长了一份雄心壮志,“多谢王叔厚爱,侄儿定不负你的期望。”一会相处下来,李晋感觉在这个时代,李祎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已经没有了那种高高在上,需要仰视的感觉。

  “当今皇上是旷世奇俊,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旷古烁今,这开元盛世,必将名垂青史,为后人所赞颂。”李祎顿一顿,“有老夫在,你定有机会施展才华,只是我也老了,以后的路还是要靠你自己走了……”李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欲言又止。

  “王叔,您好象心中有什么烦恼的事?”李晋小心问道。

  “唉,朝堂之争,一些琐事罢了。”李祎沉默了良久,才说道,“你打仗倒是有点手段,但从未参与过政事,很多东西你不懂。”“王叔,您功勋卓绝,圣人对您颇为信任,再大的难关,也能度过去。前些时候,丞相宇文融弹劾您老,不就被圣人一顿斥责,贬为汝州刺史,不久就一命呜呼了么。”李晋知道,此时的李祎,由于功绩卓著,屡遭他人嫉妒,很多战功朝廷都不知道,所以赏赐不能与其功勋相称,想来李祎也是有些郁闷的。所以他尽量宽慰李祎。

  不料李祎摇摇头:“如果圣人听宇文融的话,责罚我,那我还会心安,皇上这样待我,只是因我功劳太大,责罚我怕引起军中武将的不满,这不是好事情啊!”

  “王叔是担心自己在军中威望太高,怕引起皇上猜疑,功高震主?”李晋也是一脸凝重!

  李祎一惊,轻斥道“不要妄揣圣意!

  “侄儿不敢。”李晋不敢太放肆,但知道李祎虽然有些波折起伏,终是得善终,一门上下,荣耀显赫,所以并不太担心,“不过侄儿觉得,圣人以道德为丽,仁义为乐,王叔也不必过于担忧!”

  “本王戎马多年,累积下的战功无数,圣人一向信任有加,”李祎感叹道,“可是盈满则亏啊,功劳越大,越觉得不安,不由萌生退意!”“王叔要急流勇退?”

  “现在还不成。”李祎摇摇头“眼下河东、河南两道,一大摊子事儿,交给谁都不放心。晋儿你聪慧过人,只是资历尚浅。若能能多些经历,再立几个大功,便能继承我的衣钵了。”李晋心头一颤,李祎这番话,是要着重栽培自己,他连忙俯身拜谢:“侄儿决不辜负王叔厚望。”“自家人,不要这么客气。”李祎摆摆手,“你到这里做军,也有些时日了,可发现有什么弊政么?”“这个……还真有。”李晋知道李祎这是在考量自己,略微犹豫了一下,便说了起来:“河北地区,胡化严重,胡人的数量已超过汉人,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担心再这样下去,五胡乱华的悲剧可能会重新上演。”李祎点点头,沉声说:“没错,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河北的胡人,迟早要生出事端。而且……”李祎一字一顿地说:“二十年之内,必有大难。”李晋长舒一口气,道:“侄儿也知道,若要镇住这些胡人,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可是我在军中,却发现了极为严重的现象。”李祎眯起眼睛,问道:“什么?”“咱们的兵源奇缺,士气低迷。”“哦!”“就拿燕州来说,一半都是开元十八年前的兵,按道理早该轮戍了。可是折冲府迟迟送不来新兵,导致军中怨声载道。”“你可知为什么会这样?”李祎继续考较他。

  “侄儿仔细思量过,从前朝开始,都是均田制和府兵制并行,国家计口授田,百姓纳税服役,但是现在勋贵豪强广占土地,朝廷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导致无田可分,农民分不到田地,赋税都交不起,自然不肯从军打仗。各地府兵大量逃亡隐匿,以致各地折冲府无兵可用。”“不错!”李祎赞许地说道,“你能发现这一点,说明你非常用心。不过你可有对策?”“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第一,把土地从勋贵的手中夺回来,分给百姓,不过这个法子基本不可能实施。”“没错,这个办法,不要说那些勋贵豪强,就是圣人也不会同意的,想也不要想了。”李祎摇了摇头。

  “第二条,就是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

+加入书架
主人,方便您下次找到
我,赶快把我放入书架吧~关闭
  • 目录
  • 书签
  • 上一章
  • 下一章

作者:水墨汀溪

分类:历史军事

状态:连载中

扫一扫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