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矶想利用缪斌进行与蒋介石的“和平”谈判,这一工作得到内阁国务大臣兼情报总裁绪方竹虎的赞同,于是积极活动,缪斌成为一时“和平”运动的要人。
绪方写信请南京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松井久太郎代邀缪斌东渡日本,进行所谓直接交换“保全东亚”的意见。小矾又密令其士官学校的同学山县初男大佐(退役军人)专程到上海会晤缪斌。这时,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通知上海日军宪兵队,准许缪斌使用电台与重庆联系。
1945年3月,应小矶首相的要求,陆军大臣发出命令,让缪斌乘飞机去东京。缪斌于3月16日从上海到达东京,当晚即向绪方竹虎提出所谓“中日全面和平案”。小矾与绪方于3月18日夜和缪斌会谈。19日,绪方竹虎、缪斌和陆军省次官柴山兼四郎3人会谈。
3月21日,日本举行第四十七次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小矶首相报告缪斌东来经过,及中、日全面“和平”的内容,并提出以此案作基础,准许缪斌在东京使用无线电台直接询问重庆政府的意见。
然而,小矶的这个议题,遭到多数与会者的反对。陆相杉山元说:“缪斌是重庆不叙用的人,他以何种资格来当此重任?”
外相重光葵更是坚决反对,并将日本驻南京汪政府的大使谷政之的来电拿出来传阅。该电称:利用缪斌既违反了过去的决定(指通过汪政府进行和议),也轻视了汪政权,决无成功的希望。况且缪斌所提“和平”方案,只会被他个人和重庆所利用,不能达到真正和平的目的。
海相米内忿忿说道:“作为一国之首相,小矶轻易与缪某会谈,极为不妥,此举实太轻率。而且只能让对方获得情报,日本则不能有搜集情报的便利。我看,小矶首机应将该工作立即停止才是。”
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更进一步讲道,即使缪斌的策动成功,在美军的威力下,日军撤退也必发生危险。小矶的“和平”方策所以遭到多数人的反对,除对缪斌不信任外,要日本单方面撤兵是令他们极为不满的。因而,小矶的行动受到“轻率鲁莽”的指责。
3月25日,再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陆相、海相仍然持反对态度。这时,绪方竹虎要求天皇之弟东久迩官进行疏通。经东久迩官的斡旋,陆相杉山、参谋总长梅津表示不再持异议;但海相米内、外相重光仍然坚决反对。
小矶仍坚持己见,于4月2日单独上奏裕仁天皇,提出他的与重庆政府交涉“和平”的计划。
4月3日,裕仁天皇召见外相重光说:“小矶昨日入官报告缪斌计划。我认为和平工作,通过缪斌这种人是不能成功的,此时不应采取策略的手段,对整个大局是无益的,但小矶似乎没理解到这一点。”
重光葵点头称是,接着说道:“处此国家危局,日本应当采取的态度必须走大路,只要无亏大节名分,即使一旦国破,将来还有复兴的希望;若是玩弄不正当的手段走入歧途,日本将永远灭亡。”
重光葵出官后,立即走访小矶首相,力劝其停止缪斌工作,小矾最后只得表示同意。
缪斌在东京曾会见东久迩官和石原莞尔等人,还想晋见日本天皇,但未能如愿。
小矶内阁,作战无转机,“和平”工作无成效,一片昏暗。小矶于4月5日辞职。
不久,缪斌一无所获离开了日本。1946年5月,缪斌作为汉奸被处死。
4、侵略者终于举起降旗
1945年5月7日,被苏联红军和英美联军攻占了首都的纳粹德国竖起降旗。丘吉尔向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建议,邀请斯大林进行三方会谈,对如何处置德国以及当今世界问题作出安排。
7月17日至8月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德国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三国首脑会议。三国外长和军队参谋长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取得一致意见签署了《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发表了《柏林会议公报》等旨在解决欧洲问题的文件。之后,为解决太平洋战争和美国与苏联对中国将来关系问题,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问题,讨论通过了一项决议。这就是著名的《波茨坦公告》。
由于苏联与日本订有条约,尚未宣战,于是由美国征求中国政府同意后,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于7月26日正式发布。
杜鲁门将这份公告的内容电告了在重庆的赫尔利大使,并叫他速让蒋介石过目,有无异议。蒋介石看了公告,对措词表示赞同,仅提出一个要求:将他的名字列在英国首相之前。
的确,中国毕竟同日本打了8年仗。
《波茨坦公告》宣布将给日本一个无条件投降的机会。日本如能无条伴投降,“将被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须及可以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并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日本政府放过了这一机会,对《波茨坦公报》竟然采取了轻慢的态度。7月28日,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对《波茨坦公告》作出的正式反应居然是说:“不予理睬,只有完成战争。”
日本人还幻想着通过苏联来调停,实现有条件的投降,即所谓“体面和平”。他们见苏联并未出面参加公告,以为大有希望。
8月8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当面向他宣读了一份文件:
“在希特勒德国战败投降后,日本是继续进行战争唯一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