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一骑红尘

  在大明宫的正殿,岭南节度使跪在富丽堂皇的大殿之中,感到自己顿时变得十分渺小了。他千里迢迢,从岭南到长安,带来的礼物虽然不甚贵重,在岭南随处可见。但对于生活在长安城中的人来说,却得之不易。

  他觐见李隆基之前,在选择贡品的时候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他知道富贵不过帝王家,金玉之类对于李隆基来说,过于司空见惯。所以他别出心裁地用了精致的竹篮。

  在竹篮的下面衬着南方产的竹纸,在微微泛黄的纸上,摆着一串串珠红玉润的荔枝,每一粒荔枝上都带着鲜绿的叶子,这种带着南国的灵秀之气的水果让李隆基大开眼界,却不知应该如何入口。

  岭南节度使是个聪明伶俐之人,他叫过小黄门,在小黄门的耳边轻声嘱咐了几句,小黄门急忙来到李隆基的身边,用银质食刀轻轻地撬开了荔枝的皮,一颗透着玉一般光泽的荔枝就放在了李隆基面前的琉璃盏中。李隆基用银针挑起一粒放在嘴里,一阵清凉的甜润直接渗入喉咙。他不由得称赞道:“此果堪称果中皇后!”

  岭南节度使连忙谢恩道:“臣谢过陛下对岭南物产的厚爱!”

  打发走了觐见的节度使,李隆基急忙让小太监将那一竹篓荔枝带到了杨贵妃的宫中。

  因为李隆基偶然开了一次小差,去了梅妃的宫中住了一夜,又让杨玉环给抓了个现形。按常理来说,帝王三宫六院,三千佳丽本来不算什么,可偏偏李隆基为了讨好杨玉环,竟然说过只他们二人一生相伴,做一对真夫妻。君无戏言,这让杨贵妃抓住了把柄,因此回了娘家,再也不肯见李隆基。

  杨贵妃走后,李隆基再也提不起到梅妃哪里去喝茶、听琴的兴致,他派高力士去接杨贵妃两回,结果都被杨贵妃给轰了回来。看来,如果自己不亲自出马,杨贵妃是不肯给他这个脸的,李隆基正愁没有什么理由去看她,现在机会来了,红艳艳的荔枝,味道如此甜美,何不借着给杨贵妃送荔枝的理由去看她呢?想到这里,他吩咐高力士备好銮驾,亲自起家,去杨家接他的贵妃。

  杨玉环本来心性淳厚,但自从被李隆基给抢来之后,她要把自己在李家受到的委屈全都还给李隆基,所以在梅妃这件事上抓住不放,当然,她自己心里清楚,李隆基不能没有她,只有杨玉环在身边,李隆基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年轻,只有年龄相差如此悬殊的杨玉环才能唤醒李隆基那渐行渐远的万丈豪情。做帝王的男人,心中不能没有豪情,而他的豪情需要有人来激发,杨贵妃,就是激发他心里豪情的药引子,所以,她知道,自己能拿得住他。

  李隆基来到杨家,没有穿朝服,而是穿了一身便装,就好像是一个长安富户那样,来走亲戚。高力士为了配合李隆基的打扮,自己也没有穿朝服,两个人都是平常打扮。

  来到杨家的时候,杨玉环正在跟三个姐姐一起弹奏琵琶。杨家姐妹各个都是精通音律的高手,李隆基还没走进院子,就听到了《胡笳十八拍》的曲调。高力士走在前面,向杨家通禀,陛下驾到。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都是李隆基最新封的命妇,她们见了皇帝妹夫自然要下跪,行君臣之礼。

  可是,这一回李隆基是赔罪来的,他知道少不得这几位姐姐在杨玉环面前帮他美言,于是他笑着说:“大姨,三姨、八姨,我们今天只叙家常,不必用国礼……”

  三个姐姐见这个老妹夫如此懂得好歹,自然也要投桃报李,哄着小妹出来与三郎相见了。杨玉环见到李隆基的时候,小脸冷得好像三秋霜。李隆基吩咐高力士拿出荔枝放在她们姐妹面前。来自岭南的水果却让这几个经得多见得广的贵妃、贵妇说不出个所以然了。

  李隆基对杨贵妃说,这是荔枝,让朕亲手给你剥了吃!说完,吩咐高力士拿出准备好的银挑子,他用手剥开一颗荔枝直接放到了杨贵妃的嘴里。杨贵妃的小嘴儿本来是撅着的,但陛下亲手送到嘴边的荔枝,她不能不张开嘴。杨贵妃吃了一颗荔枝之后,眉眼立刻舒展开了,她忙对李隆基说,“你再给几位姐姐也剥了,让她们也尝尝!”

  李隆基见杨贵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感到心花怒放,连忙亲手剥开了荔枝,分给了几位夫人品尝。虢国夫人本来就跟李隆基眉来眼去的,她并不用手去接那荔枝,而是张开口,等着李隆基来喂她。

  一篓岭南的荔枝,很快就被杨家姐妹给吃个精光。杨贵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李隆基趁热打铁,忙对杨贵妃说:“爱妃,你回娘家也有几天了,还是跟朕回宫吧!”三位吃过了荔枝的姐姐也在一旁帮着李隆基说好话,她们都说:“小妹,可怜妹夫对你的一片心,还是跟她回去吧!”

  朝廷从来就是一个制造各种消息、传播各种消息的风暴眼,李隆基用岭南节度使进贡的荔枝哄好了闹气的杨贵妃的事情,不仅在朝廷中传扬,甚至连坊间也有了传闻。那些无缘一睹荔枝真容的人,就可以添油加醋地描摹荔枝的样子,荔枝,在长安越传越神奇。

  吃过这次荔枝之后,杨贵妃对荔枝的味道念念不忘,晚上,她对躺在身边的李隆基说:“我还想要吃荔枝!”

  李隆基说:“这有何难?朕让岭南节度使再来进献就是!”

  岭南属南海郡,自古就是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岭南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盛产中原难得一见的物产,荔枝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因为有了这次进贡之后,从岭南到长安的马道上,骑着快马,送八百里急报的驿卒多了起来,不过,每一匹马的身上都驮着一个竹篓子。驿卒手中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八百里急报!八百里急报!”从岭南一直到长安,一路上歇马不歇人。

  有的驿卒跑到长安,立刻晕厥倒在地上。这种八百里急报,本来是朝廷传送十万火急的军情时才用的,现在,变成了荔枝专用通道。老百姓都把它看成是长安一景。

  李隆基毕竟还要估计一下言官,在朝廷里,这件事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李林甫也是知情人之一,他是朝中宰相,有的御使已经坐不住了,他们到处打听,整天跑在长安街头上的驿站士卒,他们是在传递什么样的军情?李林甫知道这件事捅不得,所以早把几位御使上的奏折给扣了下来。

  阿离发现,这些天,金牌天使的心情很不错,他那只会测签的黄鸟也不断在笼子里叽叽喳喳。占卜馆的生意还就那么热闹,每天求签问卜的人络绎不绝。自从杨玉环离开了寿王李瑁之后,李瑁也开始迷上了算命。他变成了这间占卜馆的常客,经常让老者给他算一算,他有没有血光之灾?

  这老者不知道给寿王下了什么药,寿王不仅自己经常来,还经常把与他结交的驸马、公主领到这里来。小小的占卜馆,俨然变成了一个消息传播中心。

  在王公贵族的圈子里,杨贵妃爱吃荔枝当然算不上什么秘密。因为有几家跟杨玉环关系不错的王府里,已经收到过杨贵妃赏赐的礼物,就是琉璃盏装着的几颗荔枝。

  寿王自从与杨玉环分手之后,除了大型的宫宴之外,两个人从不见面。杨玉环当然不会赐给寿王几颗荔枝,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别扭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但李琦在占卜馆里,无意中说起了一件事,他说陕王李享竟然接到了一份杨贵妃赏赐的礼物,几颗荔枝。这句话李琦说者无意,但李瑁却是听者有心。原来,杨玉环在寿王府的时候,跟李享并不熟悉,而且李享跟寿命李瑁也一直素无往来,杨玉环当上了贵妃之后,却赐给李享荔枝,这件事说明了一点,李享开始在走杨玉环的门路。再说,杨玉环嫁给李隆基之后,一直无出,就算李隆基再偏爱杨玉环,也不能立杨贵妃的儿子为太子。那么剩下的只有一条,李隆基一定会在成年的皇子当中选择太子的候选人。而满朝文武都知道,现在唯一能在李隆基面前说上话的人,那就是杨玉环。杨贵妃对某些人的好恶,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李隆基。

  杨贵妃自从嫁给李隆基之后,几乎夜夜承欢,但却一直没有出现过在寿王府出现过的那种情况。一个青春正盛的女子,却不能诞下子嗣,这在宫廷中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尤其是像杨贵妃和李隆基这样的老夫少妻。

  每当想到自己不能怀孕的时候,杨玉环心里的恨意就像荒原上无限蔓延的草,胡医药的味道好像一直就停留在她的舌尖上,久久不能忘记,现在她就这么拼命地吃荔枝,她也听到哥哥杨国忠对她说,御使已经准备集体上书,批评李隆基的这种做法了。但没有人想过,杨玉环无非是想用荔枝的味道,来压一压心中的苦。只有吃荔枝的时候,她才会暂时地忘记那一碗胡医药的味道。

  李瑁问李琦:“李享最近经常进宫吗?”李琦没心没肺地说:“好像是吧!”

  李隆基曾经答应过杨贵妃,如果她能生下皇子,就立杨贵妃的儿子做太子。可惜,杨贵妃一直没有怀孕。李隆基不得不在自己成年的皇子中考虑皇位的继承人。“李瑁?李琦?”他在一张素笺上随意地写下了几个名字。

  “三郎!陕王李享,素有孝义之心,我看李享将来可做太子!”“为什么是李享?”因为他与杨贵妃的年龄过于悬殊,每当杨玉环说起那个成年皇子的时候,他心里都难免会醋海泛舟。

  “三郎!不要看在你生前如何表现,孝不孝心,要看死后是什么样子……”李隆基一听杨贵妃提到了“死”,他的心中有几分不悦,因为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差不多都是在这样的年龄驾崩的。

  杨贵妃说:“我比你更了解李瑁!”李隆基问:“李瑁如何?”杨贵妃就趴在李隆基的耳朵边上,把李瑁在为武惠妃守孝时候做过的孟浪之事说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听罢,拍案而起,“这个不孝之子,难怪他的母妃是那么疼他,我一定要治这个逆子的罪!”

  杨玉环撒娇地说:“你难道不怕丢我的脸面吗?”

  李隆基想到这里,不得已地说:“贵妃,看在你的份上,那我只能放这个畜生一马了?”杨贵妃说:“他那么巧言令色,无非就是想当太子,如果三郎不让他当太子,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好,就依贵妃!”

  从此之后,李瑁每次进宫给李隆基请安,李隆基都对他不理不睬,这让李瑁更加内心不安。宫中的亲贵们逐渐发现,原来被李隆基捧在手心里的寿王,现在成了昨日黄花。每次进宫都说不上两句话,李瑁送来的东西,也得不到李隆基的夸奖。有一次,李瑁进宫,带来的礼物是寿王府特制的水晶龙凤饼。结果,他给李隆基磕头之后,人还没有等走远,就看见小黄门将他带来的那个食盒给扔了出来。寿王府精心烹制的水晶饼滚落在了污水沟里。李瑁知道,这是杨玉环在故意让他难堪,但他实在是无可奈何。

  李享通过宫里的小太监,得知杨贵妃在帮自己说好话,李隆基身边的杨贵妃,能替这个大唐帝国逐渐衰老的当家人,当起他的家。李享知道杨玉环擅长歌舞,演奏,就特地从蜀地给杨玉环定制了一把琵琶,这支琵琶做好之后,李享受还不放心,又将琵琶送到了教坊司,让李龟年试演奏,调好了琴弦之后,带着这把琵琶入宫,觐见贵妃娘娘。

+加入书架
主人,方便您下次找到
我,赶快把我放入书架吧~关闭
  • 目录
  • 书签
  • 上一章

作者:东方慧子

分类:历史军事

状态:连载中

扫一扫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