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满月缓缓升起,大明宫的湖水中,有多了一轮皎洁的明月。
宴会开始之前,只见各自马车挤满了长安城的街道,各家的命妇、朝廷的官员、外邦的使者,有的骑马,有的乘车,纷纷在大明宫的宫门外下马、落轿,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欣欣然的表情,为能参加天子家宴感到满足。
天子之宴,非同小可,每个人都带了觐见的礼物来赴这赏月之宴。自从皇帝陛下从华清宫回到长安以后,一扫武惠妃之薨,带给他的忧戚之色。大家都猜得到,今天这场盛大的宴会,是皇帝陛下为了他的贵妃娘娘所举办的。
贵妃杨太真就是皇帝陛下的天赐佳偶,是三清天尊给皇帝陛下托梦才有了这段因缘。据说在几年之前,皇帝陛下去连昌宫小住,远处云雾缭绕的女儿山,宛若仙境一般。李隆基思慕仙女的姿容,女儿山上缭绕的云雾如同仙女的裙裾,他谱了一曲《霓裳羽衣曲》。有了这个曲子之后,他亲自教授梨园弟子演奏此曲。曲成之后,却无人能舞。恰好在太真观祭祀李氏始祖老子的时候,女道士杨太真跳了霓裳羽衣舞。李隆基看了之后,惊为天人,他认为这首曲子好像是专门在等待杨太真。三清始祖老子在接受了祭祀之后,给李隆基托梦,告诉他与道士太真,有着三生之缘。
大明宫内,天上一轮明月,地上烛光万盏将殿内映照得如同白昼。正中坐着的是李隆基和他的贵妃杨玉环,左边侧面坐着的,是李隆基的六宫粉黛,右边侧面是李家诸王、外邦使者,再往下排列,是够品级赴宴的满朝文武,文东武西,分坐两边。再下面,就是以李龟年为首的梨园子弟,乐队中摆着磬、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金石丝竹。
宴饮开始时,梨园子弟开始奏乐,乐声如跳珠撼玉,令人耳目一新。为了今天晚上的宴会,梅妃准备了一支舞蹈,打算为李隆基助兴。可是,自从宴会开始,李隆基的眼神始终都在看杨贵妃,梅妃坐的位置,他连看都没有看一眼。李隆基这种冷落,让梅妃心中很是不平,这个杨贵妃,原来是寿王的王妃,早几年,武惠妃还在的时候,梅妃曾在东岳祭祀的时候见过杨玉环。
李隆基为了娶到杨玉环,竟然把三清始祖老子都搬了出来,就是为了堵住大众的悠悠之口罢了。梅妃与李隆基做了十九年的夫妻,如今这个昔日的儿媳妇坐在这里横刀夺爱。梅妃决心给杨贵妃一个下马威,同时也要敲打一下不知廉耻的李隆基。她轻敛一下如雪一般的裙裾,飘身站起,来到殿下,向李隆基施礼道:“陛下,今日良辰美景,臣妾为贺佳节,献诗一首,望陛下笑纳!”
在当时,献诗是一种时尚,更何况李隆基一直对梅妃的才艺非常推崇,于是对梅妃说:“请爱妃将诗献来,给这个佳节助兴!”
梅妃从袖中取出一张素笺,对李隆基说,这首诗,可否令教坊演唱?”李隆基不假思索地说“就依爱妃,请教坊演奏、配唱!”一个小黄门从梅妃的手中接过了那张素笺,跑到庭下,亲手交给了李龟年。
李龟年接过素笺用眼一扫,立刻神情有些紧张,原来,那张素笺上写着这样一首诗:“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这首诗明明是在暗指杨贵妃身材如月亮一般圆滚,而且不顾人伦,从寿王妃变成了杨贵妃,儿媳妇爬上了公公的龙床。
李龟年是见过大风大浪的,虽然深得李隆基的宠爱,但身份毕竟是个伶人。这种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揭短的诗句,就算梅妃敢写,他也不敢唱啊!想到这里,李龟年非常机灵地对李隆基说:“教坊诸乐人,皆为陛下亲自调教,如今得梅妃诗句,弟子不知如何配曲,特请陛下指点!”说完,将手中那张素笺就像火炭一般,扔给了小太监。
李隆基坐在上面,这一切看得真真切切,他见李龟年的举动,就知道这首诗来者不善。但表面上,他仍然轻描淡写地对那小太监说,将这首诗呈给朕吧!”他从小太监的手中接过了那张素笺,只是轻描淡写地扫了一眼,就匆匆地塞到了衣袖中。李隆基心里非常清楚,梅妃由爱生妒,这并不出乎他的预料,但是像这样不顾皇家的脸面,当着满朝文武和番邦使者的面,写一首揭他老底、嘲笑杨玉环的诗,实在是不成体统。幸好李龟年机灵,才让他避免了这一场尴尬。为了刺激一下梅妃,他对坐在自己身边的杨玉环说:“爱妃,今日良辰美景,不如给朕跳一曲霓裳羽衣舞如何?”
杨玉环是聪明绝顶之人,见刚才梅妃的样子,心中就知道一定是她在搞什么把戏,为了在众人面前压倒梅妃,她款款从座位上起身,向李隆基轻盈一礼,说道:“臣妾献丑了!”
李龟年见贵妃已经起身走到了大厅里,他马上指挥教坊司的伶人奏起了《霓裳羽衣曲》。这首曲子是李隆基的心血之作,教坊司的伶人在华清宫里多次演奏,而且杨玉环的霓裳羽衣舞曾在华清宫里跳过多次,李龟年的演奏和杨贵妃的舞蹈,可以说是配合得妙到毫巅。
杨贵妃来到了大厅中,随着乐曲轻盈起舞,时快时慢,时而如游龙惊鸿,时而如蝶舞翩跹,在座的所有人只见杨贵妃的裙带飘飘,如同仙女降临凡尘。所有人都几乎看呆了。
李瑁坐在李氏诸王的座位上,他情绪低落,没有心情饮酒,心情闷闷不乐。本来以为,教坊演奏给大家助兴也就算了,谁知道经梅妃的一番挑衅,父皇竟然让杨玉环在大庭广众中跳起舞来。杨玉环的每个动作,都好像踩在了他的心上,李瑁的心在汨汨流着血。
但坐在李瑁旁边的陕王李享却非常陶醉,带头为贵妃喝彩。杨贵妃一曲跳罢,李享急忙起身离座,来到李隆基和杨贵妃的面前,施礼道:“贵妃娘娘的舞姿,疑为天人,小王今日托父皇的福,得以一饱眼福,真是三生有幸!在此圆月之夜,祝父皇、贵妃福泽绵长!”
李隆基听了儿子的这番话,说得非常及时,他很高兴地对杨贵妃说:“贵妃,今日看了你的舞蹈,朕心大悦,朕与你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来,请各位爱卿满饮此杯!”说完,将金樽里的琼浆一饮而尽。在座的文武也随着李隆基干了一杯酒。坐在嫔妃席上的梅妃,脸色越来越难看。
酒宴结束之后,高力士将李隆基和杨贵妃送回了寝宫。杨贵妃趁着李隆基更衣的当口,从他的衣袖中搜出了刚才他藏起来的那张素笺。杨贵妃展开那张纸一看,顿时蛾眉倒竖,雪白的肌肤也因为愤怒而变得潮红。
她对李隆基说:“三郎,你看这首诗分明是……”
李隆基自然是知道梅妃的性子的,她自视甚高,又受不得委屈,如果不是让她恼恨极了,断然不会当着众多人的面,争风吃醋才。所以李隆基就极力想当个和事老,把这件事压下去。
自从浑身散发娇情媚态的儿媳妇杨玉环出现之后,唐玄宗开始目眩神迷,深陷情网,不能自拔。在高力士的精心策划下,经过了五年的玉真道士生活的过渡,杨玉环进宫后便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的后宫中出现了两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杨贵妃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她们两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自然更喜欢杨贵妃多一点,杨贵妃那媚人的神情、活泼的性格,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撩拨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梅妃惹怒了杨贵妃,可杨贵妃不是好惹的,坐在龙床上哭泣着说:“三郎!梅妃姐姐分明是在嘲讽我钻进了公公的被窝,还讥嘲我像月亮一般肥胖!”
“像月亮?像月亮有什么不好?朕就喜欢娘子如同月亮一般的皎洁,天上的明月是独一无二的,贵妃在朕心中,也如同明月一般,独一无二!”
听了李隆基的哄,杨贵妃这才停止了哭泣。她叫小太监捧来了纸墨笔砚,立刻写了一首诗:“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写完之后,杨贵妃得意洋洋地将那张纸交给李隆基过目。李隆基看过之后,与杨贵妃两个人笑成了一团。杨贵妃嘲笑梅妃瘦弱不堪,人老色衰,怎么能与春天的牡丹争奇斗艳呢?
李隆基看了杨贵妃的诗之后,心中也泛起一阵凄凉,是啊,女人就像是庭院中的花草,老的衰老,枝枯叶黄的时候,就该被锄掉,重新种上新花了,后宫何尝不是如此呢?
第二天一早,杨贵妃想起了昨天晚上,梅妃写的那首诗,心中不爽,马上命小太监把自己写的那首诗送到兴庆宫去。小太监前脚刚走,她马上叫人请姐姐进宫来说话。没过片刻,韩国夫人杨玉珊就打扮得花枝招展地来到了后宫。
李隆基见了自己亲自封的韩国夫人,马上来了兴致,让三姐虢国夫人、八姐秦国夫人一起请到宫里来宴饮。席间,李隆基亲自演奏箜篌,给杨家四姐妹助兴。在这四个姐妹的陪伴之下,李隆基好像焕发了青春一般。再也没有垂垂老矣的感觉。
杨玉环想起那首诗,还是没完没了的,她让李隆基当着三个姐姐的面,下令让梅妃搬出兴庆宫,搬到上阳东宫去住。
上阳东宫,形同冷宫。上阳东宫早已年久失修,门窗都陈旧不堪,走进去,到处结满了蛛网。床上的被子也是旧的,梅妃命自己随身的小太监去找总管太监去要,结果得到的只有敷衍,一床锦被要了几天都没有人给送来,更不要说那些应时的水果了。梅妃自从搬到上阳东宫以后,饶是再清高孤傲,也受不了这样从天上掉到地下的苦恼。想起那个用快马为自己从家乡运来梅花的三郎,为何如此绝情?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阳东宫已经度过了十年寂寞的岁月。她不知道唐玄宗的心目中,是否还有她梅妃的一丝影迹。终于有一天,梅妃长门冷落,深夜寂寞,便作了一篇《楼东赋》,以陈述自己心中的万千感慨称和思念之情。
想起李隆基昔日的恩情,梅妃哭得死去活来,饶是这样,人也要活下去。后宫就是女人的活坟墓,每当夜深人静,梅妃孤枕寒衾之时,当她想到李隆基正在跟杨玉环在一起的时候,心中就好像被撕开了无数个口子,留在脸上的泪,变成了心头流的血。
这些天,李隆基好像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总算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介绍了他的贵妃,满朝文武一起祝贺,让他感到自己这一招又赢了。
不过,他也经常在心中对比着梅妃和杨贵妃这两个女人,一个像牡丹一样艳丽,一个像梅花一样清香,各有各的风韵。过了一阵子,很久不曾与梅妃见面,他突然思念起梅妃来。那个文采风流的女子,那么高傲,那么清丽,不像杨玉环这样热烈奔放。他漫步在梅园里,睹花思人,心中泛起一股悲凉。他借口身体不适,躲开杨玉环,独宿在翠华西阁,并密遣一贴身小太监,用马把梅妃驮来叙旧。在翠华西阁,一双旧日鸳鸯又相拥在一处,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尽的悱恻。
尽管如此偷偷摸摸,但还是被杨贵妃知道了。杨贵妃跑到翠华西阁的门前叫着他的名字,吓得李隆基不敢出来见她。杨玉环气得愤然回了娘家。这使唐玄宗不堪思念,便又派侍使把杨贵妃接回了宫中,据说接了三次才接回来,还特意遣人弄来杨贵妃爱的鲜荔枝哄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