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辍学
从1960年刚满6岁开始上学到1966年高小毕业,泶旻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令父母引以为傲。街坊四邻更是羡慕不已。
1966年春夏交替之际,夏至麦收之时。泶旻高小毕业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中学。
这时,乐极生悲的书廉和舒莓对于泶旻上学作了难。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闷闷不乐。
“泶旻,你想在县里上学还是乡里?”书廉打破了久久的宁静。
“县里!”泶旻低着头小声的回答,像是自己犯了错似的。
“书廉啊!实在不行,咱们努把力,让泶旻去城里上学吧?毕竟他学习那么优秀……”舒莓及力的说服书廉。
“再让我想想,毕竟这不是小事儿。”说着给烟袋锅上了烟丝,抽了起来。
吃罢午饭,下午书廉两点一线的去了队里干农活。一路上闷闷不乐。
“哎!书廉。怎么哭丧着脸啊?”结伴而行的老王道。
“没啥事儿,孩子上学的事着急。”书廉道。
“你有啥可着急的,你家泶旻考的那么好?不像我儿子,啥也不会……”
“城里学校又贵还远……”
“我说啊!你年轻,克服一下就过去了。毕竟泶旻爱学,成绩又好,现在不让上学岂不耽误了他。更何况你家那俩孩子长大了不一定有泶旻学习好呢?”老王开导道。
默不作声的书廉前思后想,老王说的话也不无道理……
“你好好考虑吧!行个适合你的万全之策。反正如果是我我肯定会让我儿子 去城里上学,我可不想让他将来吃没有文化的亏……”老王拍了拍书廉的肩膀。
此时,书廉满脑子想的全是老王的话,想象着泶旻的未来。
回到家里,书廉一拍桌子道:“我想明白了,支持泶旻去县城上学。”
“这次怎么想通了?”舒莓十分的高兴。
“我大不了顶多累点,但是涉及到泶旻的前程,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泶旻上学。”书廉道。
得到可以去县城上学的消息,泶旻别提多高兴了。父母的艰难决定使他倍加珍惜这个上学的机会。
书廉此时做什么都十分的卖力,仿佛浑身有这使不完的劲儿。
为此,还特意带着泶旻进城去学校,丈量一下家到学校的距离,让平时几乎没进过城的泶旻,尽快适应 。以便上学的时候轻车熟路。
舒莓更是夜以继日的为泶旻置办了新衣服、鞋子和书包。
泶旻沉浸在幸福和美满的生活中,享受着父母对自己浓浓的爱和无私的馈赠。想想生活中,生命里再也没有比此时此刻更幸福了。
…………
很快炎热的暑期过了,泶旻终于等到了开学的时刻。此时此刻他的心早已飞到了学校。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背上新书包,打点好行李。泶旻迫不及待的坐上了前往城里的公车,父亲陪同一起前往学校报到。
在学校的第一个夜晚,泶旻兴奋的难以入眠。面对同宿这么多同学,对于新的生涯开始还是蛮期待的。
第二天天一亮泶旻和同宿同学就起床了。早早的来到教室,期待与更多的同学和老师认识。
同学们都陆陆续续的到自己的位置就坐了,七嘴八舌的相互聊天,等待上课铃声的响起,等待老师的到来!
铛!铛!铛!铛!铛……一阵悦耳的上课铃响起了,这时全班同学注视着一位老师矫健的步伐走上讲台。全班同学投来了满是期待的眼神!
老师满脸微笑,清了清嗓子,道:“同学们,*****到了……”
教室里一片沸腾,好多同学高兴的喊“不用上学咯!”
泶旻此时一下子懵了,他不知道“*****”是什么,他只知道“*****”剥夺了他上学的权利。
此时,他的被永远的定格在了高小。他不知道,这一定格原来就是一辈子。
2016年7月1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