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和平 第一部分 初见端倪 第十章 Significance of Religion
轶兰吓得后退了好几步,而诺嘉第一时间冲在所有人面前,观察着桌子。可是桌子只是抖了一下,立马停止了。不一会儿,从那后面钻出一个年轻人,他惊恐地盯着四个人,警惕地握着一根蜡烛当武器。
这个年轻人也穿着黑色长衫,看样子是过来祷告的。诺嘉在向他表明自己只是个外来人的身份后,他才放松了些。年轻人是个很愿意结交朋友的人,很快便与四人攀谈起来。
他说他叫麦迪康,乐国的一个普通乡村的居民。那根蜡烛,是他刚从商贩手里换来的,因为贫穷,家里用不了灯,只能点蜡烛。由于战争的原因,物价每天都变一个样子,所以任何东西都要省吃俭用,这根蜡烛,要供应全家人的夜间光明,所以他抱得死死的。他的家里,现在只剩下奶奶、爸爸和一个弟弟,原本他家住在乡下的小农场,自给自足的生活也算过得安逸。随着战争范围的扩大,首先就殃及了这些基础行业,农场被剥夺,牧场被炸平,很快就没有了生活来源。麦迪康只得到附近的城镇打工,可是工作并不好找,满大街都是失业的居民,雇主凭什么雇用你?他使劲浑身解数,终于找了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但是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伙强盗跑到他家里抢东西。要知道,在这战乱的年代,还是会有人趁火打劫的。他们抢走了家里本来就不值钱的桌椅和刀具,还有一些存粮,就连家里的大门也被强盗卸掉抢走了。如今,要买一个普通的门要一千元,而他如今每个月只能挣四百元……说到这里,麦迪康的眼神开始迷茫,不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轶兰看了看教堂仅剩的半扇门,又看了看眼前这位年轻人,忽然觉得自己的眼睛模糊了。
麦迪康是个比较有毅力的孩子,他努力工作,希望趁着年轻可以多挣些钱。他今天来到教堂,是因为他心中还是怀揣着希望的,他相信拉布达教的神明可以拯救他,尽管那群强盗穿着和他一样的衣服,有着和他一样的信仰。
轶兰问他,有没有想过要逃离这里?
他回答道,当然想过,他想去圣之国。“听说那里是个和平的国度。”
所有人都愣了,诺嘉问他:“如果要你以放弃你的信仰为代价,才可以去圣之国,你愿意么?”
年轻人沉默了,很久没有说话。
外面的风大了起来,呼啸着涌进教堂里,卷起的沙尘充满着大厅,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它们的眼睛。
诺嘉没有等待年轻人的回答,起身往外走去。宏起挠挠头皮,也跟着走出了教堂。
轶兰从兜里掏出一些钱,她抬头看了看阿苏卫,阿苏卫回应了一个坚定的眼神,轶兰就迅速地把钱塞到麦迪康的手里,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大厅。阿苏卫走了两步悄悄回过头,只见那个年轻人握着钱,往前迈了一步停在了那里,带着一双渴望的眼神望着他们。阿苏卫有些后悔,他不应该回头,看到了不该看的一幕——麦迪康跪了下来,深深地向大门口鞠了一躬。
那一刻阿苏卫崩溃了,他抑制不住眼睛里的东西,便发疯一样地跑了出去。
再次一路无话,每个人都沉默着穿越了这座几乎荒废的城镇,似乎这里只剩下教堂里还存在着生气。阿苏卫尽量使自己的思绪从刚才的画面中抽离,但无论他想如何转移注意力,眼前的荒芜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很快,他任由自己沉浸在那悲伤的气氛中。
原来这就是战争。
这是一个身为海岸墙守卫者从未思考过的、也无法理解的话题。
以前的他,整日盯着大海,日复一日做着无聊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日子无聊到连海水都不会起波澜。那片海,在他印象中,似乎从未有过大的波浪,就如他的日常一样,孤寂。
他认为,战争是以死相博,是血洒沙场,是枪林弹雨,是残垣断壁。
在出发前,他做好了各种准备,只为了迎接战场上的厮杀。然而他发现自己是那样的无力,无力到只能流下几滴眼泪。
忽然他想起一个细节,他发疯一样跑到队伍前面,拦住诺嘉。
“你之前问的那句话,是个陷阱!”阿苏卫觉得自己几乎要喊了出来,沙子随着吼叫声进到嘴里,磨得舌头生疼。
诺嘉略微惊讶,但还是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对于麦迪康来讲,我们就是他所信仰的神明带来拯救他的救世主,是他虔诚祷告的结果。然而你却让他放弃信仰才可以得到救赎,你让他如何作答!”
诺嘉听后轻轻地翻下了双眼,绕过阿苏卫继续往前走去,什么也没回答。
“放弃信仰,那等于否定了我们的存在!继续信仰,又不能得到救赎!这不是个陷阱是什么!”他在后面继续喊叫着,挥舞着双臂,想拨开这层飞沙形成的迷雾。轶兰死死地站在原地,这是她第一次见到阿苏卫开始愤怒,不知道该不该去劝阻。
诺嘉走了几步停了下来,沙地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空气中飘来一句淡淡的话语:“无论如何回答,他都不能得到救赎。”脚印开始延长,逐渐到了远方。
飞沙模糊了他的双眼,望着那个逐渐远去的背影,阿苏卫有些看不清了,“那个人是谁?我好像有点不认识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