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社会再怎么先进,物质再怎么丰厚,也抵不了一句“常回家看看”。老妈经常说:“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家。”我就其换一种说法:“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完整的家。”
大约在三
天前,老妈略显失落的在电话里对我说:“儿哟,母亲节快到了噢?你还记得不?”
我听后有些吃惊。
按照往年的习惯,每次都是我先打电话回家。或者,在母亲节的当天在网上为老妈送上一束订制的康乃馨。毕竟对于这种外来的节日,老妈一般是不怎么熟悉的。今年不知怎么,居然主动提醒我“母亲节快到了!”
我缓缓坐下,定了定神,笑着对妈妈说:“这不是还没到吗?你这次咋想起来母亲节的日期啊?”我的语气略带一点儿疑惑。
“朋友圈铺天盖地的母亲节信息让我想起了你每年都会送我节日礼物。大家都在晒儿们送给妈的礼物,你妈也是玩微信的啊!今年不要了啊,对我说声节日快乐就行了,省得浪费钱。”老妈生怕我又送她一束康乃馨。
按照她以往的说法,送花是最浪费的,又欣赏不了几天;凋谢了也舍不得丢,到头来还是心疼。
“前些天,我不是在网上给你买了一条裙子吗?就当我送你的节日礼物啦!”老妈素来喜欢穿衣打扮,送衣裳应该很是合她胃口的。
老妈听后居然连连在电话里说“不行,不行·······”。
“为啥?”其实我知道,老妈不喜欢花我的钱。
自我工作以来,每次给她买礼物或者日用品,她都会把钱给我。但我还是试探着问问,看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唉,你在外挣钱也不容易。留着自己花吧,照顾好自己就好!这样我心里才放心!”老妈依然说出了这句在各种场合重复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话,这几乎成为了她的经典语录。
眼看着节日是越来越近了,准备在今天打个电话问候问候她。可没想到在昨天晚上,老妈又主动打来电话问我周末的打算。
我知道,母亲节已经临近了,于是我顺势说句:“准备祝你节日快乐呀!”
妈妈听了十分欢喜,哈哈大笑了几声。
我眼里的老妈有个比较西化的习惯,就是十分热衷于直接表达。不论在旁人看来多么肉麻的话,在老妈那儿也说的出口。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吝啬关心身边的人,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在我国的传统孝义文化里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大抵意思是说作为儿女应该孝敬健在的父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迎合了“养儿防老”的民间习俗。
然而,世界总是在变。
如今的格局冲击着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在仰慕外来先进理念和技术时渐渐忘却了中华文化自身的传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追逐于升职加薪而放下了家里逐渐年迈的父母;我们习惯于下海浪荡而忘却了港湾里的守望。
其实,我并不是鼓励正在阅读的你成为一个恋家的孩子。我们需要成长,更需要独立的去面对社会的周遭。和很多朋友一样,我也是混迹于摩登城市而远离家乡的小白领,一年到头和父母也见不了几次面。毕竟,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面对一个尴尬且现实的问题: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怎能饯行赡养父母的责任?众所周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不离金钱的羁绊,衣食住行件件脱离不了物质的困扰。
所以,我们能如何而为之?
这是一个时代的窘迫,一个时代的特有印记,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在历史的车轮行进过程中,这同样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
我们日益崛起的国家正在面对地域差异化的现实拷问:东西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并在持续拉大。自然地,更多的年轻劳动力涌向了在就业资源方面更有优势的大城市。这时常让我们体察到社会残酷的一面:年轻人背井离乡奋斗着,父母却趴在窗台向远方张望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脸上渐渐泛起了皱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迎来了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专有名词——空巢老人。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客观问题不可避免,物质基础不可偏废。但在精神层面,空巢老人们也许更需要孩子们的关怀。
有时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不畅,更多的把这种现象解读为代沟。当他们读不懂我们日夜追求的时尚,当他们不适应我们时下为之畅谈的话题······如此种种,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沟通问题倒不如说是渐渐养成的心理隔阂。
小时候,我们涉世未深,在很多地方都依靠着父母的保护,万事都由他们做主。到了初高中,我们长大了,渴望挣脱父母的保护而替自己做主。到了大学,我们真正搬离原有的家庭而尝试着融入社会。如此,我们有了我们的圈子,父母依旧还是晃悠在自己的圈子里,两个圈子的存在都是各自独立的个体,中间缺乏桥梁,更缺乏交集。
随着岁月的沉淀,往日一个家庭里的两代人渐渐变为两个家庭里的三代人。来往少了,关心自然也就少了。
我时常想,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回到从前。
那时的房价不贵,每家每户都有。兄弟姐妹们都是邻里左右,长辈们也都住在一个社区里。大伙儿聊聊天儿,串串门儿,从来没有听说过空巢老人这个词儿。
现在的社会倒是越来越前卫了,科技也越来越发达,大家的生活貌似也变得越来越好。可是,房价成了天文数字,房子更是黄袍加身,成了彰显身份的代名词。大多数家庭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了,长辈们的兄弟姐妹也大多变成了形同陌路的陌生人。
说到这儿,我不禁要问:社会究竟是先进了还是落后了?这样的生存状态真的符合我们的初衷吗?
尽管社会再怎么先进,物质再怎么丰厚,也抵不了一句“常回家看看”。老妈经常说:“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家。”我就其换一种说法:“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完整的家。”这句话,也许是空巢里的守望,也许是孝义良心的呐喊。
昨天晚上,老妈又打来电话问我周末的打算。我知道,母亲节已经临近了,于是我顺势说句:“准备祝你节日快乐呀!”。
妈妈听了十分欢喜。
过了一两个小时,我画下了这幅漫画,作为母亲节礼物在微信上发给了老妈。
2015年5月10日·母亲节